|回首頁| |
||||||
![]() |
||||||
|
||||||
|
楊 仁江 |
古蹟保存 E-mail:L45899@ms76.hinet.net |
||||
楊仁江履歷 臺灣省宜蘭縣人,1944年7月12日生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 專長 古蹟調查研究、古蹟修復、古蹟再利用、古蹟及建築專業攝影 微光攝影 現任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曾任 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助教 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講師 逢甲大學建築系講師 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工業設計科講師 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工業設計科副教授 中原大學建築系講師及副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副教授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 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理事 國防部史政編繹局「戰史大辭典——兵器之部」編纂委員 臺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出版委員會主任委員暨古蹟小組召集人 臺北市建築師公會攝影俱樂部召集人及顧問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工作計劃臺灣傳統民居建築分支計劃協同主持人 內政部臺閩地區古蹟評鑑審議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九二一震災重建區歷史建築修復輔導小組」委員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古蹟修復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古蹟保存研究諮詢委員會」委員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諮詢委員 金門縣古蹟重大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委員 臺中縣古蹟及歷史建築修復工程諮詢小組委員 臺北縣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暨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委員 臺北縣政府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委員等 資歷 中國攝影學會博學會員(FPSC) 臺灣省攝影學會博學會士(FPST) 紐約攝影學會博學會士(FPSNY)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碩學會士(ARPS)及永久會員(LRPS) 高雄市攝影學會碩學會士(APSK) 展覽 1985~86臺北爵士攝影藝廊.傳統及現代建築攝影個展 1994臺南鄉城藝廊.都市、文化、建築攝影個展 2002臺北爵士攝影藝廊.空間之美楊仁江、蔡錦文、謝文豊三人攝影聯展 2005華岡博物館.楊仁江建築攝影個展「空間之美」 2006華岡博物館.楊仁江2006年深秋的建築攝影展「空間體驗+體驗空間」 2008華岡博物館.楊仁江數位21建築影像展(DigiArch 21) 2009實踐大學•「Informal─楊仁江的建築攝影」展(6月16日~ 6月23日) 2009臺北爵士攝影藝廊.昔楊仁江的建築攝影展(12月5日~12月17日) 著作 1.《臺灣傳統民居建築(二) —摘星山莊》臺北市建築師公會,1984年,150頁。 2.《臺灣傳統民居建築(三) —敦本堂》臺北市建築師公會,1985年,150頁。 3.《臺灣的古厝—社口林宅》弘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214頁。 4.《臺中縣三級古蹟社口林宅之研究與修護》臺中縣神岡鄉公所,1988年,120頁。 5.《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相關之歷史檔案文物照片圖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9年,293頁。 6.《先民的遺蹟》中華兒童叢書,臺灣省教育廳,1989年,60頁。 7.《巴林奧雷堡的歷史、修復與防禦》中譯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0年,114頁。 8.《彰化慶安宮之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彰化縣政府,1990年,112頁。 9.《臺南市的古蹟》臺南市政府,1991年,342頁。 10.《臺灣地區現存古砲之調查研究》內政部,1991年,666頁。 11.《臺灣布政使司衙門之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臺北市政府,1991年,160頁。 12.《金門縣的古蹟》金門縣政府,1991年,144頁。 13.《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檔案圖說》內政部,1991年,400頁。 14.《大龍峒保安宮調查研究與修護建議》臺北市政府,1992年,288頁。 15.《金門西山前李宅之調查研究》金門縣政府,1992年,168頁。 16.《二鯤身砲臺(億載金城)之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臺南市政府,1992年,360頁。 17.《臺南三山國王廟之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臺南市政府,1992年,184頁。 18.《四草砲臺(鎮海城)之調查研究與修護》臺南市政府,1992年,160頁。 19.《臺南市第二級古蹟資料專輯》臺南市政府,1993年,127頁。 20.《澎湖的石敢當》澎湖縣政府,1993年,156頁。 21.《義芳居古厝調查研究與修護》臺北市政府,1993年,160頁。 22.《重道崇文坊搶修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市政府,1993年,120頁。 23.《金門陳健墓之調查研究》金門縣政府,1994年,104頁。 24.《苗栗鄭崇和墓之調查研究》苗栗縣政府,1994年,128頁。 25.《苗栗文昌祠之調查研究》苗栗縣政府,1994年,120頁。 26.《新莊慈祐宮調查研究與修護》新莊慈祐宮管理委員會,1994年,192頁。 27.《陳德聚堂調查研究與修護》臺南市政府,1994年,152頁。 28.《臺南開基靈祐宮之調查研究與修護》臺南市政府,1994年,136頁。 29.《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檔案圖說》內政部,1995年,400頁。 30.《臺南德化堂調查研究與修護》臺南市政府,1995年,120頁。 31.《馬祖東犬燈塔調查研究》連江縣政府,1995年,144頁。 32.《馬祖東湧燈塔調查研究》連江縣政府,1996年,144頁。 33.《金門陳禎墓調查研究》金門縣政府,1996年,88頁。 34.《苗栗中港慈裕宮調查研究》苗栗縣政府,1996年,136頁。 35.《臺中縣龍井林宅研究》臺中縣立文化中心編印,1996年,212頁。 36.《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檔案圖說(一)》內政部,1996年,592頁。 37.《苗栗賴氏節孝坊調查研究》苗栗縣政府,1996年,108頁。 38.《金門陳禎恩榮坊調查研究》金門縣政府,1996年,104頁。 39.《金門蔡攀龍墓調查研究》金門縣政府,1997年,112頁。 40.《嘉義王祖母許太夫人墓調查研究》嘉義市政府,1997年,120頁。 41.《臺北府城北門之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臺北市政府,1997年,192頁。 42.《臺南三山國王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市政府,1998年,304頁。 43.《五妃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市政府,1998年,191頁。 44.《臺北黃氏節孝坊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北市政府,1998年,80頁。 45.《金門西山前李宅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金門縣政府,1998年,104頁。 46.《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檔案圖說(二)》內政部,1998年,464頁。 47.《布政使司文物館研究規劃》臺北市政府,1998年,120頁。 48.《四草砲臺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市政府,1999,128頁。 49.《行天宮三峽分宮(行修宮)建築調查測繪研究》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基金會,1999年,176頁。 50.《臺灣布政使司衙門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北市政府,1999年,184頁。 51.《臺北府城北門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北市政府,1999年,116頁。 52.《鄭崇和墓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苗栗縣政府,2000年,144頁。 53.《臺北縣轄第三級古蹟頂泰山巖之調查研究報告書》臺北縣政府,2000年,132頁。 54.《嘉義市市定古蹟嘉義仁武宮調查研究》嘉義市政府,2000年,192頁。 55.《臺北市民宅(傳統民居)調查》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0年,504頁。 56.《二鯤身砲臺(億載金城)第一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市政府,2001年,168頁。 57.《金門縣縣定古蹟西山前李氏家廟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金門縣政府,2001年,132頁。 58.《第二級古蹟金門陳健墓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金門縣政府,2001年,136頁。 59.《臺中縣縣定古蹟摘星山莊整體修復工程委託調查研究》臺中縣政府,2001年,320頁。 60.《陳德聚堂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市政府,2001年,384頁。 61.《臺南德化堂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市政府,2001年,264頁。 62.《金門縣縣定古蹟黃汴墓調查研究暨修護計畫》金門縣政府,2002年,112頁。 63.《臺北縣縣定古蹟滬尾湖南勇古墓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96頁。 64.《臺北市市定古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修復計畫調查研究》臺灣土地銀行,2003年,176頁。 65.《臺南市市定古蹟原臺南合同廳舍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臺南市政府,2003年,208頁。 66.《金門縣縣定古蹟文應舉墓調查研究暨修護計畫》金門縣政府,2003年,128頁。 67.《新竹市市定古蹟新竹州市役所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新竹市政府,2003年,208頁。 68.《臺北縣縣定古蹟瑞芳四腳亭砲臺調查研究暨修護計畫》臺北縣文化局,2004年,232頁。 69.《嘉義市市定古蹟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調查研究》嘉義市文化局,2004年,224頁。 70.《金門縣縣定古蹟西山前李氏家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金門縣政府,2004年,196頁。 76.《澎湖縣國定古蹟馬公金龜頭礮臺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澎湖縣政府,2005年,280頁。 77.《嘉義市市定古蹟嘉義仁武宮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嘉義市政府,2005年,456頁。 78.《空間體驗+體驗空間 2006年深秋的建築影像》2006年,112頁。 79.《臺北縣第一級古蹟淡水紅毛城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568頁。 80.《澎湖縣定古蹟鎖港南北石塔調查研究》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008年,174頁。 81.《澎湖縣歷史建築澎湖廳憲兵隊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008年,472頁。 82.《金門縣縣定古蹟邱良功古厝調查研究》金門縣文化局,2008年,224頁。 83.《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陳氏宗祠調查研究》新竹縣文化局,2008年,336頁。 84.《連江縣第二級古蹟東犬燈塔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連江縣文化局,2008年。 85. 《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張氏家廟調查研究》新竹縣文化局,2008年,296頁。 86.《臺北縣第三級古蹟頂泰山巖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9年,224頁。 87.《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宅頂厝景薰樓組群前中落整體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臺中縣文化局,2009年,452 頁。 88.《西嶼遊憩區(西埔山•東台)據點細部規劃》,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0年出版,242 頁。 89.《基隆市砲台群清查計畫》,基隆市文化局,2010年出版,238頁。 論文 1.〈第五十二次臺灣研究研討會記錄—臺灣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臺灣風物》第三七卷第三期,1987年, 頁155-167。 2.〈從古蹟維護與保存觀點看「古蹟攝影」的重要性〉《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1988年,頁62-65。 3.〈微光攝影在古蹟調查與記錄中的運用〉《第三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1990年,頁246-261。 4.〈歷史的鏡子:臺北府城與北門〉1993年兩岸建築學術交流會論文,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 1993年,頁14-29。 5.〈臺灣的粵東建築:以臺南三山國王廟為例〉海峽兩岸傳統建築技術觀摩研討會,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 交流促進會,1994年,頁117-130。 6.〈口述歷史在臺灣傳統建築上的運用〉第四屆全國口述歷史工作會議,1994年,頁105-121。 7.〈噶瑪蘭竹圍及其在傳統建築的防禦意義〉《第七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上冊》中華民國建築學 會,1994年,頁443-448。 8.〈赫德與臺灣燈塔〉《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社會、經濟與墾拓論文集》國史館,1995年,頁169-188。 9.〈赫德與臺灣早期的兩座洋式燈塔:西嶼燈塔與鵝鑾鼻燈塔〉《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學報 第一期》1996 年,頁133-158。 10.〈馬祖東犬燈塔之空間組織與構造〉《第九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上冊》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6 年,頁273-276。 11.〈臺灣傳統民居的實質防衛體系〉《海峽兩岸傳統民居建築保存維護觀摩研討會(1997)》,1997年。 12.〈臺灣地區現存古炮之研究〉《臺灣史蹟研究會八十七年會友年會實錄》,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8年, 頁88-94。 13.〈馬祖燈塔考〉《第一屆馬祖列島發展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年7月3日∼4日》,連江縣政府、連 江縣社會教育館,2000年,頁9-35。 14.〈臺灣傳統民居建築再利用之研究—以摘星山莊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 所 2001年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2001年10月2日》,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2001年。 15.〈馬祖東湧燈塔一手史料發現後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三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 2001年11月 24日》 16.〈數位影像在古蹟保存修復施工記錄上的應用〉《第四次古蹟保存科學與應用技術研討會2001年6月15日》 ,中國技術學院,頁15-24。 17.〈古蹟修復中關於清理的重要〉《200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年會 追求文化資產的真實性論文集》,國立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頁215-222。 18.〈古蹟環境中的蚤害與防治〉《鹿港龍山寺災後修復國際研討會手冊 2002年9月27-28日》,彰化縣政府, 2002年,頁95-111。 19.〈古蹟環境中的蚤害與防治〉《鹿港龍山寺災後修復國際研討會—成果報告書》,2002年,彰化縣政府, 頁126-141。 20.〈古蹟修復中關於清理的重要性〉《200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年會論文選輯 追求文化資產的真實性》,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頁131-140。 21.〈金門西山前李氏家廟的歷史與建築〉《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金門縣立文化中心,頁 549-564。 22.〈淡水紅毛城修復中的發現〉《淡水紅毛城修復暨再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臺北縣立淡水古蹟 博物館,頁171-188。 23.〈刮泥板初探〉《第九屆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聚落與文化景觀)保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研討會 暨21世紀文化遺產保存維護國際論壇》,2006年,成功大學,頁11-1∼11-11。 24.〈大木作、小木作工法及修復技術〉《96年度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勞務主持人培訓班》, 2007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5.〈傳統建築調查方法〉《96年度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勞務主持人培訓班》,2007年,行政院 文化建設委員會。 26.〈領事館興建始末及建築特色〉《紅城日不落─英國特展》,2007年,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27.〈基隆白米甕砲臺的歷史與建築之研究〉《2008第11屆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聚落與文化景觀)保 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國際研討會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古蹟暨歷史建築保存科技研討會》,2008年10 月25日∼10月26日,中原大學/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頁145-164。 28.〈手持式數位化工具應用於古蹟調查之研究〉《2008第11屆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聚落與文化景觀) 保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國際研討會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古蹟暨歷史建築保存科技研討會》,2008年 10月25日∼10月26日,中原大學/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頁571-579。 29.〈古蹟、歷史建築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實務撰寫方法及範例研析〉、〈臺灣傳統民居的瑰寶──潭子摘星山 莊〉「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辦理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勞務主持人回訓課程(中 區)》,2009年2月21日∼2月22日,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30.〈古蹟、歷史建築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實務撰寫方法及範例研析〉「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辦理古 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修復或再利用勞務主持人回訓課程(北區)》,2009年5月20∼5月21日,中國科技大 學。 古蹟修復實績: 1.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黃氏節孝坊拆遷工程 (臺北•1990) 2.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周氏節孝坊修護工程 (臺北•1992) 3.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重道崇文坊搶修工程 (臺南•1992) 4.東門小南門夜間照明工程 (臺北•1992) 5.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新莊慈祐宮修護工程 (臺北•1992-1996) 6.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臺南三山國王廟修護工程 (臺南•1994-1996) 7.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西山前李宅修護工程 (金門•1994-1997) 8.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陳德聚堂搶救工程 (臺南•1994-1995) 9.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二鯤身砲臺(億載金城)修護工程(第一期) (臺南•1995-1998) 10.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臺灣布政使司衙門修護工程 (臺北•1996-1998) 11.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五妃廟修護工程 (臺南•1996-1997) 12.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四草砲臺(鎮海城)修護工程 (臺南•1996-1997) 13.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黃氏節孝坊組立工程 (臺北•1997) 14.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苗栗文昌祠修護工程 (苗栗•1997-2003) 15.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臺南德化堂修護工程 (臺南•1995-1999) 16.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陳德聚堂修護工程 (臺南•1995-2000) 17.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陳健墓修護工程 (金門•1998-2000) 18.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紅樓戲院修護工程 (臺北•1998) 19.臺中縣縣定古蹟摘星山莊緊急搶修救工程 (臺中•1998-1999) 20.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苗栗賴氏節孝坊修護工程 (苗栗•1998-2003) 21.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臺北府城北門修護工程(臺北•1999-2000) 22.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苗栗中港慈裕宮修護工程 (苗栗•1999-2003) 23.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東湧燈塔修護工程(馬祖•2001-2003) 24.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東犬燈塔修護及再利用工程(馬祖•2002) 25.金門縣縣定古蹟西山前李氏家廟修復工程 (金門•2002-2004) 26.嘉義市市定古蹟嘉義仁武宮修復工程 (嘉義•2002-2004) 27.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淡水紅毛城修護及再利用工程(臺北•2002-2005) 28.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宅頂厝頤圃清理及鋼棚架保護工程(臺中•2003-2004) 29.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頂泰山巖修復工程 (2003-2008) 30.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宅頂厝景薰樓前中落整體修復工程(臺中•2003-2007) 31.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臺北勸業銀行舊廈添加物清理及解體工程(臺北•2003) 32.新竹縣縣定古蹟林氏家廟緊急搶修工程(新竹•2007-2008) 33.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土銀分館(勸業銀行舊址)古蹟修復工程(臺北•2003-2010) 34.臺北縣縣定古蹟瑞芳四腳亭砲臺修復工程(臺北•2004-2010) 35.臺中縣縣定古蹟摘星山莊第一期修復工程(臺中•2004-2010) 36.金門縣縣定古蹟西山前李宅緊急搶修工程(金門•2007-) 37.金門縣縣定古蹟睿友學校修復工程(金門•2008-) 38.臺北市市定古蹟臺灣銀行舊宿舍修復工程(臺北•2008-) 39.整頓觀光遊憩環境品質計畫第一期園區服務設施設置及環境整理工程(澎湖•2009-) 40.臺北市市定古蹟臺灣銀行總行檐柱柱頭損壞修復工程(臺北•2010-)等 |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電話:02-28961000轉3434 傳真:02-277507259 E-mail:ach@ach.tnua.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