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名譽教授   | 專任教師 | 兼任教師

 
 

 

 
 

明親

傳統工藝研究、無形文化資產、

傳統藝術的當代發展

TEL02-28961000 ext. 3433

E-mailkayriver@gmail.com

 
  學歷:
荷蘭萊頓大學考古學院(文化遺產研究)博士
英國諾丁罕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輔系:哲學系


現任: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2020.08-


經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主任2020~2021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副教授  2019-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處    副國際長  202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處    國際合作組組長  202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處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    主任 2016-2017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企劃推廣組組長2015-2016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助理教授  2013.02-2019.07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2012-2013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2010-2011
臺北縣立黃金博物館 (黃金博物園區)     代理館長2005.1-2005.12
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研究典藏組長、企劃組組長(專責黃金博物園區之籌建)2003-2004

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2002-2003
中環美術館    藝術顧問2002

國外講學

2016.10.10-10.19 印尼日惹Gadjah Mada大學建築與規劃系及文化遺產保存中心《蠟染生態博物館之參與式規劃及設計》國際夏令學校授課並擔任facilitator

2015.1.30-2.7 德國哥廷根大學《台灣的文化資產》(The Past for the Future: Taiwan and Its’ Cultural Heritage)系列課程講學

[服務]擔任委員:

日本京都精華大學傳統產業創新中心特別共同研究員
教育部
109年公費留學考試委員
文化部第一屆及第二屆重要傳統工藝審議委員(
2016-2020
臺北市政府第一屆及第二屆古物審議會委員(
2018-2020
臺北市政府藝文補助民俗技藝類評審委員(
2015-2019
臺北市政府藝文補助無形文化資產類評審委員(
2020-
臺北市政府第一屆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
(2019-2021)
新北市政府古物審議委員(2015-2019
新北市政府第四屆傳統工藝暨古物審議會委員(
2015-2019
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典藏審議委員會委員(
2016-2020
新北市黃金博物館第二屆館、第三屆館務諮詢委員(
2017-2020
桃園市政府第六、七屆文化資產(第三類組)審議委員會委員(
2016-2020
基隆市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委員(
2020-2022
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第一屆審議委員
(2020-2022)
苗栗縣傳統工藝及保存技術保存者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2020-2022
彰化縣傳統工藝文化資產審議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
2019-2024
嘉義市第七屆古物審議委員會委員(
2019-2021
嘉義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類審議委員
(2021-2022)
高雄市政府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委員(2017-2021
國藝會文化資產常態補助審查委員
(20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政策分析及未來發展報告》傳藝民俗組編輯委員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理事 (109-112)
臺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副會長 (109-112)
台灣亞太創意老化交流協會理事 (109-112)

 

[研究]研究與專案計畫: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10年度重要傳統工藝輔助培力計畫」,計劃主持人(2021.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109年度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專案管理計畫」,計劃主持人(2019.2-2021.1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重建臺灣工藝史-纖維工藝調查研究計畫」,計劃主持人(2020.03-2020.12
國立臺灣博物館「109年台博館人類學門文物分級藏品分級計畫」,協同主持人(2020.03-2020.12
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Humanities across borders跨洲際研究計畫-「Indigo across borders」,計畫主持人(2017.9-202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9無形文化資產國際交流展演規畫案」,計劃主持人(2019.8-1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108年度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專案管理計畫」,計劃主持人(2019.02-2020.01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重建臺灣工藝史-竹工藝調查研究計畫」,計劃主持人(2019.05-2019.12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重建台灣工藝史總論先期調查研究計畫」,計畫主持人(2018.05-2018.1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7亞太無形文化資產國際論壇—前瞻教育與當代實踐」,協同主持人(2017.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5《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年報》資料蒐集及編印出版計畫」,協同主持人(2016.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4《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年報》資料蒐集及編印出版計畫協同主持人」(2015.1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2201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年報》資料蒐集及編印出版計畫」        ,協同主持人(2015.0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保存的軌跡-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機制研討會」,協同主持人(2014.12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新進人員研究計畫)《傳統工藝與社群永續發展-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卓越工藝獎為取徑》(
2014.8.1~2017.7.31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王保原剪黏製作技法專書計畫協同主持人(2014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學術網站《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未來的傳統藝術》
(2013.9-2014.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傳統工藝vs當代創意專題系列課程》(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計畫執行與提案

[國際合作]

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Humanities across borders跨洲際研究計畫-「Indigo across borders」,計畫主持人(2017.9-2021.9

策展-國際合作|生命之樹國際工藝交流展(世界工藝理事會亞太分會、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018.3-2019.1

國際合作-臺灣光點計畫|
‘Shared Heritage’: Postcolonial Heritage and Civil Society in Taiwan(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2015.11.2-11.4

策展-馬來西亞與臺灣| 轉場:隨域而生-
Memory and Migration: Edric Ong X Wanlee Chen (2015.5-9北藝大未來傳統實驗基地) 

國際合作-印尼峇里島藝術節展演|Taiwan Lion Meets Bali Barong Ket (A Co-Production Project of the Sanggar Paripurna, Bali and the TNUA, Taiwan) (2014.6-7) 

國際合作-臺灣光點計畫|Threads of Time: Traditional Textiles and th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Series Events of Exhibition, Public Lectures and Workshops, coope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The Netherlands) (2013.11) 

國際合作-印尼|103年世界南島國際學術研究、交流暨人才培育專案計畫

世界南島研究學者訪台交流補助案《太平洋區域染織工藝的發展與轉化
Transformation of Crafts Heritage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Series Lectures and Workshops) 2014.9.18~10.9 

國際合作-日本|2013年瀨戶內海藝術祭亞洲平台計畫:「布輪海」(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協同策展



 

[榮譽與勳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109年度產學合作優良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103年度特聘教師

 

[學術演講]

2020.10.6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講題「從泥土到海洋:世界與台灣的藍染工藝」
2020.10.22  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講題「無形文化資產框架下的傳統工藝」

 

著作

(一)期刊論文
江明親(202103月)。誰的「常民」:臺灣竹工藝文化資產的成形及其課題。民俗曲藝211期。頁數
江明親(
2016)。傳統工藝與社群發展。文化資產保存學刊36: 35-51
江明親(
2016)。文化資產教育與博物館。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學刊2016: 48-56
Chiang, Min-Chin (2010). Building Locality at Sites of Memory in Taiwan. Archiv Orientální / Oriental Archive: Quarterly Journal of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 78(3), 321-339. 

(二)專書
江明親(2019。 無形文化資產框架下的傳統工藝ISBN978-986- 97030-6-2)。台北市:翰蘆。
Min-Chin Chiang (2012). Memory Contested, Locality Transformed: Represent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Heritage’ in Taiwan (ISBN: 9789087281724). Leiden and Amsterdam: Leiden University Press &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三)專書論文
CHIANG Min-chin Kay. "Reviving"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in Taiwan. Chinese Perceptions of Russia and the West (ISBN: 978-3-946742-79-1). Heidelberg: CrossAsia-eBooks, Heidelberg University Library. 2020: 389-410.

Min-Chin Chiang (2018). Intangibility Re-Translated. Intangible Heritage: the practices and politics of safeguarding. Abingdon, UK: Informa UK Limited.  

Min-Chin Chiang, Li-ling Huang, Shu-Mei Huang and Hsin-Huang Michael Hsiao . Policy Formation and Civil Society Engagement in Heritage-making in Taiwan: A Historical Examination. Citizens, Civil society and Heritage-making in Asia (ISBN: 978-981-4786-15-7). Singapore: ISEAS Publishing. 2017: 232250

江明親(2016)。全球場域中傳統工藝的延續與轉化。收錄於:丁智才、林義斌主編,2016閩台文化發展報告ISBN978-7-5615-6268-0)。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頁67-80 

江明親、楊舒雅(2015)。傳統藝術是有機的生命。收錄於蔡慶同主編,大學用了沒ISBN978-957-445-651-2)。台北:書林出版社,頁115-148

江明親(2012)。神聖場址與世俗記憶:殖民遺產的後殖民詮釋。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臺北國際學術研討會:從南亞到臺灣-文化資產.歷史記憶. 佛教藝術論文集(ISBN978- 986-035-1095)。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江明親(2011)。記憶的經營創意—荷蘭的博物館及文化資產。Dutch Touch新荷蘭學:從歐洲邊陲走向世界中心(ISBN978-957-801-680-4)。台北:前衛出版社,頁94-117


Min-Chin CHIANG (2010), “The Hallway of Memory—A Case Study on the Diversified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aiwan” in Ann Heylen and Scott Sommers eds. Becoming Taiwan: From Colonialism to Democracy. Wiesbaden: Harrasowitz Verlag. Pp. 117-134.

 (四)研討會論文
江明親(2017)。傳統工藝的傳遞與動員。發表於「2017亞太無形文化資產論壇:前瞻教育與當代實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台中市,2017511日至13日)。

Chiang, Min-Chin, (2015). Craft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 Small Heritagescivil society and heritage-making.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University of Adelaide, Flinders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Adelaide, Australia. (MOST 1032410H119007MY3)

Min-Chin Chiang (2015). “The Refracted Xiangtu of the Postcolonial Craft Heritage in Taiwan” (conference paper) (Roundtable on “Reconsidering Craft as Pedagogy from Below”, orga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The Netherlands, Ambedkar University Delhi, American Institute of Indian Studies and Nehru Memorial Museum and Library)

Min-Chin Chiang (2014). “Indigo and Place” (conference paper) (Roundtable on “Cloth,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orga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The Netherlands and Regional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CSD),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Chiang Mai University, Thailand)

Chiang, Min-Chin, (2014). Craft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Citizens, Civil Society and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Heritage-Making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cademia Sinic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The Netherlands and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Taipei, Taiwan.

Chiang, Min-Chin, (2012). Revisiting Modernity: Heritagizing Japanese Industrial Sites in Taiwan. The XVth International TICCIH Congress 2012,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ICCIH). Taipei, Taiwan.

江明親(2012)。歷史空間與文化城市:以荷蘭文化美景計畫為例。發表於「2012蘆葦與劍研討會文化、空間與城市」(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台北市)

Chiang, Min-Chin (2011). Memory and Locality at Sites of Colonial Heritage in Taiwan. Conservation and Contes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sia and Europe.(25 June 2011,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Leiden, The Netherlands)

江明親(2011)。神聖場址與世俗記憶:殖民遺產的後殖民詮釋。發表於「2011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台北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10.21,國立臺北藝術大)

Chiang, Min-Chin (2010). The Lost and Found of Community at a Local Museum.
The Museum 2010~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xploring the Value, Purposes and Priorities of Museums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 (Taipei, Taiwan, 17-19May 2010).

Chiang, Min-Chin (2010). Building Locality at Sites of Memory. Sev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 (EATS) (Tübingen, Germany, 10 April 2010).

Chiang, Min-Chin (2009). Conserving Historic Landscape in Expectation of Revival
A Case in Taiwan. Forum UNESCO University and Heritage 12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 A new concept? A New Category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Hanoi, Vietnam, 7 April 2009). 

Chiang, Min-Chin (2009). When Past Meets Past at a Local Museum-The Ambiguity
of Interpretation in the Post-Colonial Taiwan Heritage. Whose East Asia? The East Asian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under Occidentalis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Tainan, Taiwan, 12 April 2009).

Chiang, Min-Chin (2008). When Past Meets Past at a Local Museum
The Ambiguity of Interpretation in the Post-Colonial Taiwan Heritage. The Sixth World Archaeological Congress (Dublin, Ireland, 3 July 2008).

Chiang, Min-Chin (2008). Constructing the Past toward the Future
Generating Civic Awarenes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lonial Heritage in Taiwan. The Sixth World Archaeological Congress (Dublin, Ireland, 3 July 2008).

Chiang, Min-Chin (2007). The Hallway of Memory
A Case Study on the Diversified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aiwan. Fourth European Association ofTaiwan Studies (EATS)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Stockholm, Sweden, 20-22April 2007).

Chiang, Min-Chin (2007). Colonial is Local?
the colonial heritage under the pursuit of locality in Taiwan. 1st Annual Conference Taiwanese Society of Young Academics for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in Europe (Leuven, Belgium, October 2007).

江明親(2005)。產業遺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黃金博物園區發展實例。發表於「再現歷史建物吸引力與行銷研討會」(2005 6 20 日,台灣基隆,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五)技術報告
江明親(202012月)。重建臺灣工藝史-纖維工藝調查研究計畫調查研究報告。
江明親(201912月)。重建臺灣工藝史-竹工藝調查研究計畫調查研究報告。
江明親(201812月)。重建台灣工藝史總論先期調查研究計畫調查研究報告。


(六)翻譯

Philip Venning 演講,江明親譯(2014)。從志願組織到政府部門:保護歷史性建物之英國取徑。文資學報,8,頁48-56

Vanessa Baird著,江明親譯(2003)。性別多樣化:彩繪性別光譜(ISBN9575869958)。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七)展覽專書
江明親主編(
2018)。生命之樹國際工藝交流展(ISBN978-986-05-6657-4)。南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江明親、楊舒雅( 2005 ) 。生命的金河:珍藏老金飾特展( ISBN 978-986-00-0986-6)。臺北縣:臺北縣立黃金博物館。 

(八)其他
Lung-chih Chang and Min-chin Kay Chiang (2012), “From Colonial Site to Cultural Heritage: Rethinking Postcolonialism and Decolonization in Taiwan” in the IIA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The Netherlands) Newsletter No.59, Spring 2012, pp. 28-29. 

Min-Chin Kay Chiang (2019), Indigo as Critical Pedagogy in the IIA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The Netherlands) Newsletter No.82, Spring 2019.

江明親(2012)。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六十週年紀念專刊。臺北市: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

江明親(2011)。狗兒不在家,就是在往咖啡廳的路上:荷蘭的動物福利制度。Dutch Touch 新荷蘭學: 從歐洲邊陲走向世界中心( ISBN 978-957-801-680-4)。台北:前衛出版社。2011 12 月。

江明親(2005)。「2004 年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十大要聞」(八)金瓜石黃金博物館開園備受重視之評論。2004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台中: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江明親(2004)。山光爛漫間凝聚珍稀呵護的未來黃金博物園區的理念與落實。北縣文化。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江 明 親 等( 2004 )。金光下的山城 黃金博物園區導覽手冊( ISBN957-0186-45-3)。臺北縣: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指導論文

陳韻文,2021,《臺灣籃胎漆器」的形成與發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心雅Yesenia Loayza Aquino2020,《克丘亞族之裙: 社會企業與秘魯克丘亞族女性的賦權The Quechua Polleras: Social Enterprise and its role in Supporting Quechua Women’s Empowerment in Peru》,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英文論文)

陳宥吟,2020,《原住民族無形文化遺產教育實踐課題─以南庄地區原住民重點學校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碩士獎學金)

潘京愛,2020,《DIY體驗對臺灣工藝推廣的影響─以藍染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篠萱,2018,《博物館考古遺產教育之實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碩士獎學金)

蘇倢誼,2018,《臺灣舞獅的獅頭工藝:以大甲五十三庄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岱儀,2018,《當北臺灣廟宇建築彩磁裝飾的發展 1970年代-1990年代) —以北投「力固企業有限公司」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碩士獎學金)

蔡孟勳,2017,《藝術節慶之地方建構與實踐- 以「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碩士論文。

彭舒榆,2018,《當代台灣原住民織布工藝的多元傳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郁紋,2018,《彰化縣伸港地區祭祀行為的變遷─以伸港福安宮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崇文,2017,《日本型社會參與藝術計劃之探討: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福田地區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碩士論文。

王玉玲Patstraporn Chomkangern2017,《博物館是共享的: 泰國博物館之視障觀眾研究Museum for All: Reaching out to the visually impaired audiences by the museums in Thailand》,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英文論文)

柯蒂亞Claudia Victoria2017,《以攝影療癒焦慮與憂鬱之探討An Exploration of Therapeutic Photography and its effects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英文論文)

李漢傑Aldo Miguel Li Matzumura2017,《電玩作為文化藝術之傳播媒介Developing Video Games as a Medium for Communicating Cultural and Arts Topics》,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英文論文)

林恬瑜,2016,《浸磺鄉之夢─北投文化資產教育之實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閔婕2016,《臺北當代藝術館藝術家駐校計畫之影響:以日新國小為例Impacts of the Artist-in-School Program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The Case of Rixin Elementary School》,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英文論文)

梁淑君Sue kwan Lien2016,《馬來西亞砂拉越州Annah Rais村社區生態旅遊之研究Community Based Ecotourism In Annah Rais Village, Sarawak, Malaysia》,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英文論文)

烏凱盟Carmen Elena Huras Román2015,《厄瓜多瓜里亞地區的竹之徑:以社群創意觀光作為脫貧策略之研究The Bamboo Route Initiative in Gualea, Ecuador: “Community-Based Creative Tourism” as a Strategy for Poverty Reduction》,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英文論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電話:02-28961000轉3434

傳真:02-77507259      E-mail:ach@ach.tnua.edu.tw